教学时空>> 教务考务>>
南渡北归
部门: 发布时间:2012-05-11 13:49:00
作 者:岳南 著
出 版 社:湖南文艺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1-8-1
版 次:1
页 数:全3册
字 数:1690000
印刷时间:2011-8-1
开 本:16开
印 次:1
I S B N:9787540447915
编辑推荐
★ 《南渡北归》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
★ 台湾时报十大年度好书《陈寅恪与傅斯年》《风雪定陵》作者岳南巅峰力作
★ 茅于轼、何亮亮、李国庆、余世存、解玺璋、张颐武、李存葆、莫言、朱向前、张志忠、徐贵祥、王久辛、崔卫平…… 联袂推荐
★ CCTV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大学联合投资拍摄由本书改编成的大型电视剧
★ 本书作者耗费8年心血,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,搜阅近千万字珍贵资料,第一次全面描述了关于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。
★ 所谓“南渡北归”,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,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。
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,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,如蔡元培、王国维、梁启超、梅贻琦、陈寅恪、钱锺书等。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,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、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,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,又不胜唏嘘,扼腕浩叹。
内容简介
《南渡北归》第二部“北归”,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,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、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,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,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“抢救学人”计划,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。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、李约瑟、童第周、陶孟和、沈性仁、梁思永、蒋梦麟、闻一多、刘文典、罗庸、郑天挺、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,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,颠沛流离,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。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,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,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,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。
《南渡北归》第三部“离别”,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,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,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,不得不忍痛离别,遥天相望,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。除述及迁往台湾的几位大师级人物,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吴金鼎、曾昭抡、曾昭燏、陈梦家、穆旦、向达、叶企孙、饶毓泰、吴宓、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,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。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,也生发出“在史中求史识”的冲动,并从中吸取一些“历史的教训”。
作者简介
岳南:
山东诸城贾悦镇人,1962年生,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、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、北京师范大学?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,现居北京。
著有《复活的军团》《日暮东陵》《天赐王国》《风雪定陵》(合著)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。另著有以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精神与情感命运为主体脉络的《陈寅恪与傅斯年》《从蔡元培到胡适》《李庄往事》《梁思成、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》等十部,其中《风雪定陵》《西汉亡魂》《遭遇兵圣》《千古学案》《万世法门》(合著)等十余部作品被翻译为英、法、德、意、日、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,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,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的当代著名作家之一。
目录
序章 烽火照京都
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
◎ 慌乱大逃亡
◎ 别了,北总布胡同三号
◎ 大师云集清华园
◎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
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
◎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
◎ 从北大到柏林
◎ 狭路相逢
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
◎ 四巨头聚会
◎ 从殷墟到龙山
◎ 人类星光闪耀时
第四章 流亡岁月
◎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
◎ 华北沦陷
◎ 炸弹落到梁家
◎ 清溪阁醉别
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
◎ 遥遥长路,到联合大学
◎ 跑警报的日子
◎ 观音殿、尼姑庵的学者们
◎ 九州遍洒黎元血
第六章 又成别离
◎ 小酒馆奇遇
◎ 胡福林神秘出走
◎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
◎ 滇川道上的行旅
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“梁山”
◎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
◎ 自立山头的甘苦
◎ 何处觅安居
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
◎ 庙堂之困
◎ 梅贻琦在李庄
◎ 一场特殊的考试
第九章 似水流年
◎ 人生若只如初见
◎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
◎ 老金千里走单骑
第十章 大爱无言
◎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
◎ 梁思永患病之因
◎ 在困境中突围
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
◎ 李济的哀伤
◎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
◎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
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“海龟”
◎ 一代才女曾昭燏
◎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
◎ 发掘彭山汉墓
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
◎ 三百年来一大师
◎ 天涯涕泪一身遥
◎ 由长沙到蒙自
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
◎ 对花还忆去年人
◎ 北归端恐待来生
◎ 别了,蒙自
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
◎ 炸弹下的书生们
◎ 鸡犬飞升送逝波
◎ 残剩河山行旅倦
第二部 北 归
第一章 穿越历史之门
◎ 研究乌龟壳的人
◎ 郭沫若赐给的教训
◎ 抗战八年 第一书
第二章 闻道在蜀郡
◎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
◎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 第周
◎ 结缘在山中
◎ 一代名媛沈性仁
第三章 小镇故事多
◎ 此情可待成追忆
◎ 由决裂到言和
◎ 李约瑟难题的症结
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
◎ 一号作战计划
◎ 一寸山河一寸血
◎ 江水无语东流去
第五章 胜利的前夜
◎ 延安访问
◎ 毛泽东与傅斯年夜谈往事
◎ 梁思成:日本京都、奈良的恩人
◎ 天降喜讯
◎ 日月重光
第六章 北大春秋
◎ 弃北大入内阁
◎ 蒋梦麟辞别北大之谜
◎ 周作人骂傅斯年“驴鸣”
第七章 血染红土地
◎“独眼龙”被困五华山
◎ 李宗黄入主云南
◎“一二?一”惨案
第八章 大角逐
◎ 关司令痛殴李宗黄
◎ 神秘人物暗中操纵学潮
◎ 学潮汹涌中的傅斯年
第九章 大幕在黄昏中落下
◎ 梅贻琦夹缝中突围
◎ 闻一多与傅斯年叫板争胜
◎ 联大悲情录
◎ 南雁北归春迎客
第十章 独宿春城烛炬残
◎“国宝”刘文典
◎ 铁蹄下的书生骨气
◎ 刘文典月下讲“红楼”
◎ 神秘的磨黑之行
◎ 闻一多对刘文典一剑封喉
第十一章 血性男儿
◎ 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
◎ 青岛大学的“驱闻宣言”
◎ 闻一多与“二家”
第十二章 从学者到“斗士”
◎ 陈梦家与吴晗
◎ 专业不同心同仇
◎ 十字街头异乡客
第十三章 闻一多之死
◎“斗士”是如何炼成的
◎ 谁缔宣和海上盟
◎ 子弹穿过头颅
第十四章 残阳如血
◎ 胡适归国
◎ 谁知明月照沟渠
◎ 马神庙旁,一片神鸦社鼓
第十五章 还都南京
◎ 山坳里躁动的灵魂
◎ 英辞未拟,惜此离思
◎ 有情人终成眷属
◎ 冲出夔门
◎ 名院士出笼
第三部 离 别
第一章 山河崩裂
◎ 国宝争夺战
◎ 学人抢救计划
◎ 金陵王气黯然收
◎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
◎ 人生长恨水长东
第二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
◎ 归骨于田横之岛
◎ 傅斯年之死
◎ 胡适:青山就是国家
◎ 生命的最后机缘
第三章 短兵相接
◎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
◎ 面对“人民的敌人”
◎ 再掀高潮
第四章 胜利的牺牲品
◎ 但愿来生不姓胡
◎ 万叶千声皆是恨
◎ 胡思杜之死
◎ 胡适出任院长
第五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
◎ 告别清华园
◎ 梅贻琦出走内幕
◎ 最后的光芒
第六章 大师远去
◎ 胡适、梅贻琦之死
◎ 代院长李济
◎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
◎ 学术巨人的消失
第七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
◎ 吴金鼎之死
◎ 花落春仍在
◎ 林徽因之死
◎ 陶孟和之死
第八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
◎ 大时代里的曾昭
◎ 田野考古的 第一位女性
◎ 改男造女态全新
◎ 巷哭江南尽泪痕
◎ 灵谷塔下付劫灰
第九章 “铁证”下的亡灵
◎ 《海瑞罢官》出笼
◎ 引火烧身
◎ 投靠胡适的“铁证”
◎ 吴晗之死
第十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
◎ 花落春意尽
◎ 国魂消沉史亦亡
◎ 庙小神灵大
第十一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
◎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
◎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
◎ 曾昭抡之死
第十二章 壮志未酬陈梦家
◎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
◎ 厄运降临
◎ 蓝的星,腾起又落下
第十三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
◎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
◎ 胡康河上的白骨
◎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
◎ 诗人穆旦之死
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,岂复可言
◎ 当年盛事久成尘
◎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
◎ 熊大缜遇害之谜
◎ 离奇的C.C.特务案
◎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